偶然翻到去年的電影--〈真相急先鋒〉,在網路上翻閱一些影評與心得,大致都這樣介紹劇情:故事講述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,小布希總統服役時的醜聞,且主題環繞在新聞製作人Mary Mapes疑似使用偽造的證據抹黑當時的參選人小布希。
其實這樣的劇情敘述也沒有錯,但,卻讓許多觀眾把焦點放在醜聞的真相上面,期待在電影的最後可以得到一個「解謎式」的劇情結局,或是期待電影能處理關於新聞的「客觀性」爭議,導致許多影評和心得對這部電影的結局頗感失望。
可是呀可是~
拋開電影的時間主軸--也就是新聞事件本身不談,我倒是認為這部電影仍有許多有趣的討論點,好比說,比起一部「新聞電影」而言,這部電影對於主角的性別、職場位置、家庭背景等相關設定,難道不會更耐人尋味,值得好好琢磨琢磨?
因此在這裡,就不贅述關於劇情走向的心得(估狗搜尋就會有很多啦),來談談我們這位獨挑大梁的主角Mary Mapes的各種可看性好了。
一、Mary Mapes的多重身分--能幹的新聞工作者、家裡的經濟支柱
電影一開始,Mary Mapes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和律師交談,在尖銳的話鋒之間可以看出,Mary Mapes在工作領域上頗有自己的心得,甚至兩度得到艾美獎。時間倒敘回去事件本身,也以Mary Mapes主導的戰俘新聞當作開頭,這則新聞平穩落幕,且事後被評為十年來最重要的新聞(在本片最後有提到)。
雖然不清楚美國的職場生態,不過Mary Mapes在新聞這塊領域的表現確實出色,在專業上也有十足的主導權--可以自己選擇新聞主題不用通過書面審核、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團隊成員、可以自己「橋」一個節目播出時間不用苦苦排隊......種種情況看來,假使沒有這次的醜聞事件,也許Mary Mapes可以再工作個20年也不為過。
大概因為如此,老公就在家裡扮演「相妻教子」的角色了,雖然影片沒有提到先生是否工作,但很明顯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由爸爸在照顧的,給人一種「女主外、男主內」的感覺。
有趣的是,先生與太太的角色對調之後,在本片中看起來卻沒有太大的違和感。不知道是否因為男女主角都是西方面孔的關係?試想一下,假使把這對夫妻換作東方面孔,故事的衝突感也許會提昇許多吧!
也或許是電影主題的限制,故事故意把這對夫妻的關係設定的特別要好,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情節?
但不論如何,Mary Mapes在電影中都與丈夫互相扶持的情節讓人感動不已。
看看,就連Mary Mapes失去鬥志,老公鼓勵反擊的時候,說的也是「因為這是『我們』的使命」而非「因為這是『妳』的是使命」啊!!!
二、Mary Mapes的成長背景--在父親暴力陰影下成長的女孩
「Mary Mapes的父親是酒鬼。」
我們常說,一個人的成長背景會對他日後的性格、處事方式有很大的影響。在電影當中Mary Mapes十分捍衛自己的發言權,似乎是因為小時候「只要問問題就會被揍」的原因,女主角在事件發生的時候,也不自覺得說出「不管我說什麼,都會被痛宰」,將該事件與過去的傷痕連結。
電影劇情刻意將女主角的背景與Mary Mapes的「我只是提出問題」連結,並加強女主角不願服輸的形象。如此這般,在女強人外形底下包裹一個內在的隱形傷痛,不知是現實生活中的Mary本就這樣,還是為了劇情所需,為了讓女主角在觀眾心中不要那麼強硬?
這其實又衍生另外一層的問題--難道女人對社會公義的執著與堅毅,一定都是內在傷痕幻化來的嗎?或是只要是女強人,心中一定要有「不為人知的苦痛」,否則就真的讓人難以接受?
話說回來,影片當中關於父女親情的神來一筆,為劇情的情感鋪陳增加了亮點,卻是毋庸置疑的。從女主角自己敘述過去「被打絕不求饒」的心情,到後面對著電話說「Daddy, please stop...」的心情轉折,也充分表示出Mary Mapes被該事件擠壓的心理壓力和各種無奈。
影片中並沒有特別為女主角的父親找一位演員入鏡,從頭到尾只有從別人的口中得知這個人,後來上廣播也只有出現聲音,給人的衝擊卻不小。也許親情才是社會上最難解的,終其一生,難以從中逃離。
三、Mary Mapes和主播Dan Rather的父女情
Dan Rather在本片中雖是不可或缺的角色,但是角色的強度卻比女主角低許多,在片中和女主角的父女親情,給人一種不流於世俗,卻又和藹可親的感覺。
就我自己的理解,Dan Rather也許是女主角從生父家暴陰影中走出,真正體會到父親疼愛的一個重要角色,對Mary Mapes的事業也有著共生共棲的關係和影響。只是影片當中對這個部分的著墨不是很多,一味的和藹慈愛,除削弱Dan Rather本身的存在感以外,也覺得兩人之間的關心太過含蓄,不像西方文化中一貫的大方雍容,反而比較偏向東方文化的傳統父親,愛卻又不擅長表達的感覺。
四、女性的刻板印象是種保護色嗎?--律師的建議
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,就是當女主角終於決定要挺身保護自己的時候,律師卻一再建議「不要反擊」、「要冷靜」、「不要對抗他們」。
這樣的要求,和女主角在片中一貫的叛逆形象有很大的區別,想想看,Mary Mapes在這一行縱橫了這麼多年,作出許多影響社會的好新聞,這樣的女性,必然對自己的要求甚高,對社會的標準也高,才能訓練出各種「尋找問題」的好眼光。
然而,當她自己備受攻擊的當下,竟要她在眾律師面前隱藏鋒芒、溫順起來,而非暢所欲言的為自己辯護,這是多麼諷刺。
身為觀眾的我們可以猜到,律師請Mary Mapes這樣做的原因,無非是希望在內部審查的各位「判官」面前,保持理性、溫柔的形象,藉此推翻網路上那些關於Mary Mapes屬於激進分子的流言。可惜,仍顯示出我們的社會對於女強人的印象如此之差,不論以往功績為何,出錯了,就從女性角色的「激進個性」、「政治立場」著手,而那些遍布在世界各地、躲在螢幕背後的群眾,自然是張牙舞爪地等著以「女巫」的名義審判這樣的一個女人。
當然,我們的女主角怎麼可能忍氣吞聲,最後當然是不吐不快的。
無須諱言的是,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太過平淡,自然是抱著「看戲的心態」審視那些名人們、權貴們、當權者與出包的高知識分子們。Mary Mapes在20年間做的是新聞這個行業,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,社會上那群對著電視螢幕指手畫腳的民意,也曾是她的忠實客群、她努力想拉攏的觀眾們吧!
嗜血也好、維護正義也罷,許多事情皆是一體兩面,這樣的社會讓Mary Mapes在新聞界存活,也是同樣的社會吞噬了她。姑且不論這之中是否有政治力量介入,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電影最後描述Mary Mapes在事件之後便不再踏足新聞界,這樣的結果,也算讓人不勝唏噓了。
最後補充一個蠻值得討論的部分,女主角當初拿到備忘錄的時候,一再詢問關於備忘錄的真實性,提供備忘錄的線人夫妻也一副欲言又止,深怕遭受新聞牽連的感覺。
但事情發展到後面,才發現這個線人根本就是設計好要來讓Mary Mapes錯報新聞的,根本整個就是一場陰謀......結果新聞製作團隊對這對線人夫妻非但沒有怨言,也好聲好氣的請他們兩人來錄製澄清影片,雖然在錄製的過程中一再希望對方承認自己「說謊」,但...他們本來就說謊啊...............還安排線人的太太把女主角醜罵一頓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不知道這個部分是為了還原真實狀況,還是劇情所需而把Mary Mapes團隊向線人施壓的部分美化了,總覺得這樣的處理有點不倫不類,如果要塑造女主角的清白與英雄形象,這一段是不是不要加比較好啊.............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